夜幕降臨,深夜11點的簋街,飯店門口喝高的人相互攙扶,路上車來車往,夾雜在車流與顧客中間的代駕師傅們,身穿各個代駕平臺工作服,手拎著電動車在門前等待著生意。
2011年5月開始,醉駕入刑,酒后找代駕越來越成為一種剛性需求。《代駕行業白皮書報告》顯示,2016年,全國代駕行業的總訂單量超過2.53億單,總產值達154億元。
近日,新京報記者體驗找“代駕”及代駕應聘,發現代駕行業亂象叢生:

各個互聯網代駕平臺司機與私人代駕并存,酒吧自營代駕,平臺代駕隨意接私單,黑車司機兼職代駕等等。
而代駕公司的應聘過程,則輕松簡單,聲稱“需要三年駕齡”,但兩年駕齡的,甚至毫無駕駛經驗的,20分鐘便通過面試辦理了入職等手續,成為該代駕平臺的一名員工。
有專家表示,今年6月起實施的《代駕經營服務規范》,將逐漸對代駕企業如何自律管理、規范經營起到引導作用。
駕齡不夠、無駕駛經驗也可上崗
“高收入,高回報。入職便利,領取工服工牌當天即可上崗。工作自由,每月輕松即可月入5000-8000元以上。”北京俊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代駕平臺在網上發布招聘信息寫道。
該公司的招聘信息規定,3年以上駕齡,C1駕照以上,熟悉自動擋和手動擋,熟悉本市路線,無不良駕駛記錄,無重大事故及交通違章即可。但事實上,該公司的入職標準并沒有這么嚴格,甚至可以說是輕松通過。
11月2日下午,新京報記者來到位于朝陽區酒仙橋附近的該公司進行面試。這家公司辦公室在另一家公司內部,辦公區域約20平米,屋內只有三名員工。負責面試的工作人員自稱其公司是e代駕的加盟公司。“軟件叫小易代駕,每天晚上能派出六七百單。”
記者的駕照發放時間是2015年8月,并未滿3年,也沒有駕駛經驗,但仍通過了招聘。
工作人員在查看身份證及駕照照片后,便開始介紹公司代駕軟件的收費模式。
記者的駕照發證時間為2015年8月,至今只有兩年多,未達到3年以上駕齡的要求,而且平時也基本沒有任何駕駛經驗,不過工作人員并沒有以此卡住記者。
介紹完軟件使用方法后,工作人員拿出一份合作協議讓記者簽署,算招聘完成。整個過程只有20分鐘。
路考、身體健康證明等均不需要
工作人員稱,交100元的服裝費和300元個人充值金,下載司機端軟件,接受安全知識、禮儀、軟件使用方法的培訓,第二天便可接單干活了。路考、身體健康證明等均不需要。這名工作人員說,“我們把路考取消了,那個太麻煩。”
“禮儀培訓”中,工作人員介紹,“軟件都會就近派單,如果你發現過去需要長一點時間,別急,給客戶打電話時,就說十幾分鐘就到,不管多遠,都這么說。”
該公司官網介紹,這是家從事“酒后代駕”、“長途代駕”、“旅游代駕”等集一身的服務性公司。通過天眼查公開資料發現,該公司注冊于2017年2月14日,經營范圍包括技術轉讓、技術咨詢、小客車代駕服務等。
昨日下午6時許,e代駕一名工作人員確認,公司“沒有加盟這個說法。完全是一些小的代駕公司打著e代駕的名義行騙”。
亂象1 司機隨意接單避開平臺
10月31日晚11時許,朝陽區簋街附近,

新京報記者通過“愛代駕”APP叫來一位代駕司機。
該代駕50多歲,河北人,自稱十多年駕齡,干代駕有三四年。白天開貨車,晚上8點出來兼職做代駕,凌晨2點左右回家。
除了“愛代駕”,他還注冊了“微代駕”“同城代駕”等APP,以便于更多接單。
“一晚上能接四五單,想干就接。”他說,通過平臺接單,平臺會抽取一定分成,但對自己沒有任何約束力。
多名互聯網平臺代駕司機也稱,在多個平臺注冊是常態。平臺與代駕更多的是一種合作方式,注冊完成后就能接單,基本沒有任何管理。
如何成為平臺司機?上述代駕司機稱,注冊過程很簡單,基本沒什么審核,身份證和駕駛證對得上、無犯罪記錄就行。入職后,會有半天培訓,教一下基本話術,之后就基本沒什么管理,“相當于自由人”。
次日凌晨1點多,豐臺區方莊簋街一飯店門口,多名趴活的代駕司機等待著生意。